一、学习内容
1) post表单提交的必要条件
- 必须有form标签
- action:表单数据提交的位置,必须是一种后端技术来接收
- method: 表单提交的方式,post(常用)、 get(默认)
- 每个表单域都要有name属性和值
- 必须要有submit按钮来提交表单数据
2) 后端接收 --- post方式
- data事件:用来接收表单数据,表单数据会被切割成一块一块,data事件会循环来接收
- end事件: 当表单数据接收完毕后会自动触发,此时可以操作表单提交的数据
- querystring模块处理数据
3 每种表单域提交的方式
表单标签: form 、 input 、 select 、 textarea
表单提交的实际上是每个域的value值
特殊:
select-option:
name要定义在select标签中
value要定义在每个option标签中
textarea:
name定义在textarea中
value就是开始和结束标签之间内容
3 .1get方式提交表单
核心:
- 将method值改为get就是get方式提交表单
- get方式提交表单数据时,数据会以字符串方式显示在地址栏
- 显示方式: key1=value1&key2=value2&key3=value3&...
- 示例: name=zs&passwd=123
4 get和post的区别
通过URL地址栏来区分post和get
1) 提交方式
- get会将数据显式的拼接到url地址栏中 (字符串)
例如: /form==?==id=10001==&==username=heiheihei==&==passwd=123456&key=value....
key=value方式传参,多个参数之间使用&符号隔开
id、username、passwd等等(键/key)都是表单域的name值
1、heiheihei、123456等等(值/value)都是表单域的value值- post不会显示出来: 通过 request body 传递参数。
2)、传递数据量大小
post最小值是2M,理论上没有上限的。
get会受到浏览器的地址栏的限制。有的是2k(IE6),有的是8K(chrome)
3) 应用范围不一样
- post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使用在表单提交中。
- get的应用范围比较广,只要能进行页面跳转,就能传递数据。在a标签的href中,location.href中等都能使用get方式。
1. http协议
1.1 http协议概述
- 协议: 就是事先的一种约定、规则、规范、标准。(租房合同、工作合同)
- HTTP协议(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):超文本传输协议,客户端(==浏览器==)与Web服务器端之间的交互协议。当浏览器和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时,html文件、图片、CSS、JS等都是基于HTTP协议进行传输的
- HTTP协议有两个版本: 1.0 和 1.1,目前使用的基本都是1.1
- 特点:
- 通常是基于 B/S 结构软件的
- 无连接: 浏览器向服务器发送一次请求,服务器响应一次,链接即结束
- 无状态: 无记忆。 服务器不能记住哪个浏览器访问过
- HTTP协议主要分为两大部分:
- 请求: 访问服务器的任何一个文件都是一次请求
- 响应: 服务器处理请求,将结果返回给浏览器
https协议:用SSL/TLS对通信数据进行加密和安全认证,安全性更好,因此https比http耗费更多服务器资源。
4.1 请求协议/请求报文
请求报文==分为3个部分: 请求行 请求头 请求体
- 请求行: 请求方式、请求URL地址、协议版本号
- 请求头: 主机域名和端口号,客户端(浏览器)的信息等
- 请求体: 发送给服务器的数据,get和post都会通过请求主体将数据发送给服务器
可以使用Chrome tools 或者 firebug 来查看请求和响应的信息(F12)
主要请求项:
- host: 主机名和端口号,80端口默认不显示
- accept:浏览器可接受的程序/文件类型
- accept-encoding: 浏览器可接受的压缩类型
- accept-language: 浏览器可接受的语言类型
- connection: keep-alive 持久化连接
|